Unpack Series 00 形成个人风格

睡不着,不知道是不是前几日养成的坏习惯,睡前抱着电子设备看各种视频,导致我现在入睡很困难,索性坐起来写下下面的文字。此刻坐在略显昏暗的灯光下,其他人都睡着了,尤其安静,让我可以清晰地听见脑中的声音。我怀疑我有某种 ADHD,表象为持续兴奋导致入睡困难,但说不定我其实在平躺的一个多小时里睡着了几次。无论有没有睡着,至少我的大脑是一直醒着的,我知道,我很确定,因为我一直在思考。 我在思考我的论文怎么办,放圣诞假期以来我就没怎么推动。其实没几天,但今天要去参加组会,没什么东西可汇报让我有点焦虑。我之前就领悟到,摆脱不想做但又必须要做的事情的唯一方法,就是立刻马上做完。道理极其简单,但论文这件事在截止日期之前有“完成”状态吗?或许我应该将它拆分为尽可能小的目标,或许我应该改变我对于“完成”的看法,又或者加上一些激励措施使得“完成感”变强? 我打算拓展兴趣爱好来激励我做其他不想做的事,得说到我为何感觉自己有 ADHD 。我的最主要表现不是分心,粗粗读过《分心不是你的错》这本书之后才知道 ADHD 有很多种表现,我这种略带强迫性质的兴奋可能是其中之一。我最近对画画特别上瘾,最初是看到别管的综合材料课程(小红书)让我产生兴趣。如果我也可以运用多种材料、颜色组合,产生类似的生动画面,那该多有趣啊。另外我关注另外一位艺术行业从业者 emmy 好多年,她经常在自己的博客上介绍各种绘画方法和心得,非常喜欢她有趣生动但又不失专业严谨态度的文章风格。我也报名了 emmy 的课程,但拖着几年没开始学。前几年受到自身完美主义倾向的限制,有些不能够接受自己画出来丑东西,另外 emmy 的教学在我个人看来有一些学院派,有部分内容在之前对我来说有一些抽象。我今年在接触了别管的课后,比较喜欢她相对简单、随意的画法,好似漫不经心也能创作出不错的画面,比较能够减轻我对于这件事的心理压力,让我可以放心地弄脏双手。不过之后还是会回到 emmy 的课程,因为学习理论和技法是一通百通,很大程度上提升信心。 说回 ADHD,画画总归是需要画材的。在物资匮乏和物价高昂的地方,集齐需要和想要的画材是个难题,是我开始纠结的契机。得稍微介绍下,emmy 的水彩课 1.0是讲颜色,然后用到的是单色素水彩颜料。我在课前托人带来了荷尔拜因的 24 色水彩分装,但开始上课后才发现这一盘大多数都不是单色素。而我很想借这节课详细了解颜色,不仅是完成这门课,也有利于我了解其他媒介,甚至是能够应用到本身专业上,所以开始执拗于寻找单色素颜料。遇到物资和物价两大问题,能找到的比如温莎牛顿、史明克比较贵,比较便宜的如白夜买不到。总之就是各种比较,几个小时也没找到合适的,不过还好最后在德国亚马逊找到乌克兰产的 Rosa 21 色单色素水彩颜料,物美价廉,满足需求,不然我这强迫症状不知道要持续到什么时候。 好吧,终于要慢慢写到这篇文章的主题。我在睡不着的一个多小时头脑风暴里,突然找到了一个「答案」,和学画画有一点关系。 去年生日的时候,我邀请三五好友来家里聚餐庆生,席间免不了侃侃而谈,突然有朋友提到我的口才以及表达能力不错,或许可以尝试朝着博主方向发展。后来和另一个朋友打电话时,她也提及此事,如此多少让我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按理说,发现自己的特长,就此发展下去就好,但我却陷入了一个僵局。我想当然的以为只要表达欲到位,就这样开始一个播客或频道就好,但当技术设备到位之后,我的表达欲反而丧失了,我不知道我要说什么了。我太纠结「内容」,好像不得不输出点什么,做成特定方向的才行。我的表达欲全面丧失。 这不得不提及我另一个困惑,我在去年生日前后,可能是受到不久的将来就面临毕业找工作的问题,开始思考我想将什么作为我的事业。我发现我对于自己(至少是对外宣称)认定的事业有点失去兴趣,最主要的原因是感觉自己在重复造轮子,缺乏创意,其次是感觉这个行业里也没什么很大的创意,做的东西有点趋同。讽刺的是,我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苦苦找到了个满足我专业发展的论文项目,但因为我对这个方向有点失去兴趣,也就没什么很大的动力去推进我的论文。所以我开始学画画了,听着像是在逃避我的主要任务,可能是有点吧。但更主要是我发现我对于纸笔的喜欢,对于运用双手创造东西的兴趣能够激发我在其他领域的创意。 我想说的是,我个人、我的事业、以及学画画这件事到最后,是有一个共同点的。那就是寻找「个人风格」。我突然联想到游戏 Unpacking,一个非常治愈花了两份钱玩了好几遍的游戏。游戏里是按照主人公的成长线进行的,主要玩法就是拆开打包箱帮主人公安置她的物品。随着时间推移,可以看到她有带在身边好多年都不舍得扔掉的日记本和玩偶,也有一些放下的东西,更多的是获得的东西,整体就是非常治愈非常美好。 想到这,我就想到不如开启一个全新的 Unpack 系列。 Unpack 这个词在柯林斯上给出的释义如下: When you unpack a suitcase, box, or similar container, or you unpack the things inside it, you take the things out of the container. 打开(箱、盒等);(从箱、盒等中)取出 If you unpack an idea or problem, you analyse it and consider it in detail. 分析;剖析;仔细考虑 从这个系列开始,发现、分析自己的个人风格,可以是简单的物品开箱,可以是回顾一段或好或坏的经历,更多的是发现自己到底擅长什么,我将以什么为业,慢慢地形成风格。 ...

January 9, 2024

写在 2023 年结束时

一句话总结 2023:我更了解自己了。 我需要他人的陪伴。去年年底发生了一件事,YY 那天上班去了,对象也在外面踢球,我在家无所事事,想找人说话找不到。突然一种很强烈的孤独感席卷了我,一度落泪。我意识到,我很依赖他人。那段时间我经常在家无所事事,需要别人时不时地关注我,帮我找事做。现在想来,这个心理情况是我和对象在一起初期吵架的导火索,我很希望他能够多关注我,但这对他来说这个要求会带来一些压力,那时我很希望他能够理解当时那个不了解自己的我,一来二去造成了一些矛盾。感到孤独的当下对我来说是个顿悟时刻,我更了解自己的一部分,我不知道该如何独处。 我觉得有两个原因造成了我的这种心理。 其一是我很宅。大把时间待在家里,运动很少,其他活动也少。今年在这方面最大的改善是,很爱运动的朋友 YX 常带着我玩。她精力特别旺盛,精神面貌很好,我很羡慕哈哈。她很会结合运动和玩乐,组局邀请我去了几次位于 Laxx 的度假青旅,在那边可以游泳、健身、桑拿、徒步,并且离雪场很近,可以滑雪。在她的影响下我逐渐地开始享受运动。第一次去 Laxx 的时候她提到网球课,这是我从未体验过的运动项目,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报名了。没想到网球之后成为我为数不多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后来我和对象开玩笑说 YX 是我的运动外挂,几乎只有她能成功邀请我去做一些运动,我俩后面也越过几次 body combat,老师特别热情地教你攻击和防守哈哈。我的运动激励还来自一位b 站常给我推荐的博主,网友取名“暴躁姐”的韩国女生。她的日常记录就是在健身、上班和吃面包中穿梭,过着重复但是非常充实的生活。眼看着她 crossfit 越练越好,我也被激励到,拉着 YY 一起去尝试。但谁能想到,第一节试课就差点累趴下,尤其是 wall ball 的环节,深蹲推起一个 7 kg 的球,这个动作非常累,一度喘不上气,老师在旁边鼓励说练着练着就会提高。同时想到”暴躁姐”以及 up 主”是饼饼呀”的毅力,无论如何还是得坚持下去。意料之外的是,在第一节正式课之前,不小心伤了膝盖,健身计划只能搁置,有理有据在家躺平:)。夏天的时候尝试重新学了游泳,想要捡回游泳技能。我一向是很担心自己在一个小团体里掉队,做错动作被点名批评的人。导致我游泳的时候按照老师说的节奏,紧张地一板一眼地游,很长时间没有进步。游泳老师看出来我很紧张,和所有人都说,不需要紧张,按照自己的节奏,在水下就是一个人。在他鼓励式教育下,我的游泳有很大进步。之后和对象一起办了游泳季卡,但有点不习惯泳池的低水温,没游多少次:)。 除了宅,还有一个原因是我没什么能够自娱自乐的兴趣爱好。意识到这个情况后,开始有意识地培养爱好。 首先是结合“宅家”的属性,今年重新拿起钢笔写字。目前最爱的组合是锦一的本子,白金 3776 14k 金尖钢笔配上辉柏嘉的 carbon black 墨水。写字有的时候是写笔记,有的时候是写情绪,更多的是记录当下发生的事。再次发现自己真的很喜欢写写画画,写着写着,心情就平静下来,时间就不知不觉流逝。可惜之前有段时间特别痴迷断舍离,也痴迷无纸化,很是忤逆自己喜爱纸笔接触的天性。为什么喜欢纸笔书写呢?我发现这件事治愈了我一部分焦虑。首先是对”工具”的执迷不悟,我真的纠结笔记工具很长一段时间。近几年频繁地切换工具,笔记散落各处,常常发生记过但是不知道该去哪里找的无力感。说到底就是我并不信任这些工具,反倒是我写在实实在在纸张上的内容让我很踏实,一方面近几年基本没丢过本子,二来也是书写本身加强了记忆,不那么担心追溯的问题。但我也没有完全放弃电子笔记,并且发现自己是visual learner 这件事,于是我从今年 9 月份开始使用 heptabase,我认为我终于找到了很适合自己的工具。即使它仍然存在一些小问题,即使它需要付费,但我真的非常喜欢它克制又高效的功能,恰到好处地完成基本的任务。并且它迭代很快,客户支持做的很好,用起来很安心。我渐渐地察觉到自己做事需要一点规矩或者说限制,如果放任自由反而会让我手足无措甚至会有点丧气,这是我最终放弃 Obsidian 的原因,太自由的应用不太适合我。尽管我说了这么久工具,我还是想说我对知识管理工具、方法、效率等主题祛魅了。我曾经以为我是个喜欢条条框框的人,曾经很投入地研究方法论,但回头来看真的运用这些方法论做成的事非常少。真正适用我的规则再简单不过,记忆最深刻的内容是写在纸上的,想做的事自然会去做的,不想做的事能不做就不做,必须得做尽快做完。不要给自己揽活揽责任,我需要规矩,但我也需要呼吸的空间。如今回头看,我这一年大多是自由发展,被一些外部条件推着走到了年末,缺少一些宏观指标,也缺少一些追踪指标的方法,正当我犹豫的时候,刷到 b站 up 主“千千 doc 1987”的方法,很受启发,安排了一些规划。遵循我大体自由发展,但依然具备北极星核心的主旨。 除了书写,在读了《拼团人生》这本书之后,对韩国女性生存现状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心。从今年末开始接触韩语,业余时间在 italki 上找老师学习韩语,现在能拼读大部分字。学韩语上不想给自己很大压力,就想学就学,不想学就停一阵子,但希望自己能够缓慢地学会这门语言,明年的目标大概是能够看懂 vlog 博主的字幕。 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培养一些出门的爱好。不知道是不是我的个人感受,互联网算法越来越无聊了,要么推荐重复的内容,要么推荐挑起情绪的内容。已经不是十年前网上冲浪看什么都很有趣的时代。除了删除、屏蔽一些社交媒体,希望能更多地去实地走走,尤其是去那些在主流里不常出现的地方,又或者是能够采取一种与主流不同的观察视角,同时提高下摄影技术。在这个越发人工智能的时代,人为地进行干预不失为一种办法。 回顾2023 年的愿望 九月毕业 没能够做到,除了一些挂科小插曲,还有就是学校的一些不可抗力。会在另一篇文章中集中叙述(吐槽)。 找到工作 因为没能按时毕业,找正式工作的计划就搁置下来了。但有幸找到了一份持续不长的兼职,点了一些技能点,发现了一些职业瓶颈,但也因为这份经历顺利找到论文位置,明年可以毕业啦。 学会和自己独处 去年对“独处”的理解还仅限于心情记录、打卡这些现在看来对我虚无缥缈的事情,明年会继续这个课题,无论如何,要好好爱自己。 保持健康 今年确实小病不断,跑步计划没有持续,更没有参加马拉松。感觉还是需要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目前是网球和游泳。明年看看能不能正式尝试 CrossFit! (挑战)学习室内足球失败 唉。还是和学游泳一样的问题,在小组团课里我太容易紧张,太担心自己表现不好。还是网球这种几乎一对一的运动适合我:) 2024 想做的事 毕业(五月) (挑战)带老妈老妹登山 写三年日记 韩语学到可以看懂字幕的程度 学设计、技术 爱自己才能更爱他人 2024 再相见。 ...

December 31, 2023

记录一次有关平板视觉笔记的折腾

写在前面,我个人记笔记都在记什么 我一直以来有个痛点,就是在说话和写作时,想到的东西很难立即追溯其来源。经常需要回去看聊天记录、浏览记录,大海捞针一般去寻找某一个信息。这种感觉很痛苦,这个过程也很漫长,有时还未必能够找到。 所以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帮助我解决这个问题?有的,那个方法就是每日笔记。我对待每日笔记的方式就像是每天随手撕下的一张便利贴,上面记录这各种碎片的信息,可能是我的灵感,也有可能是购物清单,也有可能是一段书摘,或是一段链接。我受到这篇文章启发很大,作者的核心思想就是使用每日笔记可以达到一种无压记录的作用。你不需要刻意整理,日后如果需要用到可以使用搜索能力搜到。实在需要整理,也可以日后在积累到足够多的内容后集中汇总。顺带一提,我在电脑上快速输入笔记到 Obsidian 的方法是使用了 QuickAdd 和 Global Hotkeys 两个插件,手机上则是使用备忘录自带的快速笔记控制中心唤起,之后再整理到 Obsidian。 但这篇内容重点不在每日笔记。我想说一下视觉笔记。 我会关注到这个概念,也是来源于我的一个痛点。日常生活中除了碎片信息,还有一些信息是我们主动收集的。那就是各种课程、书籍等,在完成一个章节之后我到底应该如何记录笔记?特别是考虑到我未来可能需要再次运用这个知识的情况? 我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每次按照课程或者知识点整理的内容很难复用。比如对一段代码的学习,在一开始我需要了解这段代码在解决什么问题,每一个方法又在起到什么功能,方法里又需要传入什么参数,分别是什么类型。问题的规模由大到小,难度逐渐加深,采用线性方法既难以理解又无法快速复用。 我也尝试过使用软件工程文档的写法结合卡片笔记的方法,将笔记内容分成不同类型进行记录。这些方法对一篇笔记能够呈现的内容范围做了严格限定。有时候不知不觉就超过了限定,写下了不应该出现的内容。比如本应该是较少进行解释的操作指南里却写了每一步的解释。 在这样的框架下,我对于写笔记越来越困惑。我应该将笔记分割到什么颗粒度?我又如何将如此细小的颗粒之后总结起来,变成成体系的知识呢? 然后又受到上文每日笔记作者另一篇文章的启发,使用知识图谱式的笔记,来链接各个细小的。知识图谱式笔记有三种形式:索引式、表格式和图式。我尝试过索引式,个人无法使用缩进的功能很好地呈现知识之间的联系。而表格式就如作者所说,并非 Markdown 为主体的应用所能够很好支持的格式。最后则是图式,在我看来也是最灵活多变的形式之一,我简单将其称之为视觉笔记,这个定义应该不太严谨。 视觉笔记如何帮助我梳理知识?我不再将笔记进行过于细度的分割,而是先将笔记使用线性的方法在一篇笔记内进行组织,使用标题将其进行区分,在笔记内形成不同的笔记类型。再在视觉笔记内提取模块,用图的方式将信息打乱再组织以达到复用的作用。 为了实现更好的视觉笔记效果,我走上了曲折的折腾之旅。 非常纠结的折腾之旅 上周我突然发现 Obsidian Canvas 的妙用,就是先在一篇笔记内先梳理好内容,再用视觉笔记的方式梳理各个区块之间的联系。之后又在 b站看了几个相关视频。就此一发不可收拾。 首先我当时只有一块 Remarkable 板子,然后我突发奇想将其作为我手绘视觉笔记的主要工具。就此踏上漫漫搜寻整合 Remarkable 板子和 Obsidian 的方法。发现几个问题。 首先是 Remarkable 导出的 pdf 是自己特有的格式,在上面做的标记都无法被其他应用程序识别。然后是导出方法只有手动。第一个笨拙的解决方法是手动在导出的 pdf 上重新再做一遍标注,然后使用 pdfannotations2json 可以导出成 json 格式,然后经过一系列处理可以成为 markdown 笔记。这个过程显然太复杂了,且对格式、工具和能力都有要求。 然后我了解到有一个 RCU 插件,需要先将 Remarkable 降级到对应的型号。降级也需要在网上搜索资料,折腾到低级别后,第一个问题就是之前在更高级别上写的笔记都不可读。第二个问题是 RCU 导出的 pdf 依然有一些问题,在其他应用程序如 Adobe Acrobat 打开,每个标注都被识别出四次,应该是软件的一些 bug。手动删除这些多余的标注又是一个漫长且不必要的过程。 之后我放弃了这条路,又让我搜索到另外一个方法。就是一个 Obsidian 插件,基于 reShap 这个第三方插件。而这个插件又需要降级安装一些东西。我费劲安装之后,发现一直不能出现预期效果。然后 Obsidian 插件一直显示连接有问题。遂放弃这条路。 后面又发现 remarks 这个插件,一番周折下载下来后,因为 python 版本无法对上,再次失败。 至此,我算是放弃了 Remarkable 和 Obsidian 合并这条路。另外,也给自己提个醒,以后少折腾不稳定的第三方插件,很可能开发者哪一天就不维护,又或者主体大版本升级,导致插件失灵。 ...

April 19, 2023

在人工智能世界中,我应该如何学习?

在 GPT-4 面世的当天晚上,刚看完黑暗荣耀第二季,我坐在电脑前和 GPT-4 展开了一轮有关“如何提问”,“如何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提升自己”以及“如何提升创造力”的讨论。之所以称之为“讨论”,是因为使用了 OpenAI 同时推出的“苏格拉底”指令: You are a tutor that always responds in the Socratic style. You never give the student the answer, but always try to ask just the right question to help them learn to think for themselves. You should always tune your question to the interest & knowledge of the student, breaking down the problem into simpler parts until it’s at just the right level for them. ...

March 22, 2023

写在 2022 年结束时

和小伙伴组建学习、找工作小组,互相加油打气,一起度过漫长的学习时光 这件事做的一般,没能够形成稳定的学习小组。但有一两个同专业的朋友会经常交流学业和找工作上的体会,也算是部分达标。 — 多阅读,广泛地阅读,少刷社交媒体,多从书本中获得创作灵感 今年入手了一台文石 POKE 4S,阅读时间增加不少。但是由于缺乏趁手的记录工具,以及选书上总有些障碍。所以去年没有读完印象特别深刻的书籍。这使得我再次思考,对我来说,读书的意义。我本意是希望能在忙碌的工作和学习外,通过阅读一些不相干的书籍,放松一下疲惫的大脑。而如今被算法充斥的互联网,发现有趣的书籍成为最严峻的问题,网络上推荐的书籍越来越同质化。明年应该会多尝试线下图书馆的渠道找书。 — 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养成持续锻炼的习惯,希望能够提高精力和整体精神 今年下半年在结识男朋友后,锻炼时间和频率相较去年,都有质和量的提高。但还远未达到规律、持续的状态。不过这小小的成就,对不容易迈出第一步的自己来说,已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 去5个不同的国家,多拍照,多学习摄影,找到自己的风格 这应该是今年做的最好的,从年初去法国巴黎、西班牙巴塞罗纳,春假时去荷兰阿姆斯特丹和海牙,暑假时去意大利撒丁岛和德国柏林,九月初又去了葡萄牙波尔图。林林总总,竟然也去了六个国家。出去玩的频率上升后,开销也随着上升,顺带也引发我对于旅行的思考。对我来说,旅行分为两种,一种是慕名观光,那大多时候都在走路;还有一种就是度假,那大多时候都在躺平。几次旅游下来,我应该更喜欢后者,找个小店坐坐,穿梭在说不上名字的街道,吃着当地美食,用心呼吸和感受当地空气,几乎是漫无目的,只为感受另一种生活。前一种旅行方式总有些打卡的意味,到过去过就ok,拍一些定点的图片,就可以向朋友圈的各位证明一些东西。但,就我个人而言,我依然对这方土地的文化和历史一无所知,我去过卢浮宫看过蒙娜丽莎,然后呢?打卡罢了。 继续简单生活 如果说之前的简单生活我还沉迷在断舍离,今年年末我的简单生活目标则转向了物尽其用。以往到换季的时候,好像就得买点新衣服。我今年在想,如果只穿我原先有的衣服呢,少买几件,是不是也可以。后来了解到环保 3R 的理念,才意识到减少购买的行为也是一种简单生活的方式。所以这个冬季,主要添置 3 件物品,一个毛线帽,一件彩色毛线背心和一件灰色毛衣。这些购买行为主要是观察到自己衣服颜色主要由黑色构成,在本就阴天多过晴天的冬季更显沉闷,希望这些新购入的衣服能起到一些调和作用。 另外就是明年夏天打算抛弃一些紧身的衣服,大多不透气,还要时刻担心走光。衣服啊还是要自己穿着舒服才是。 2023 想做的事 格式参考从小红书上看来的:学习和工作方向 2 个目标,生活上 2 个目标,以及一个冒险。这各拆成 4 个里程碑,安排到每个季度 12 周里完成。 毕业(九月) 完成 22 Fall 考试(一月底) 完成 23 Spring 考试 (六月底) 完成 Master Project (三月底) 完成论文(八月底) 找到工作 找2/3月开始的兼职 找9月开始的正式岗位 学会和自己独处、爱自己 培养可以自己打发时间的兴趣爱好 尽量每天记录心情(Daylio)和写日记(DayOne) 多阅读、观影,想要打造个人数据库 冥想练习(Balance)暂时不知道有什么效果,佛系跟练。 保持健康 早睡(23点前)和睡够(8小时左右) 跑步至少 C25K 计划,理想情况是参加 4 月份 10km 每周上肢和下肢力量训练各一次 作息稳定,观察自己的精力水平波动。 (冒险)学踢室内足球

December 31,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