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种种原因,我想要学韩语,这其实是今年的目标。但又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开始这项活动。下半年接触到 Refold 方法论,我很喜欢他们的理念,于是最近终于开始学习,借学习韩语的机会实践一下 Refold 方法论。
我这篇博文,不会详细介绍 Refold 方法。只是基于我当前完全初学者的水平,以及他们推荐的现阶段适合的方法,说一说我是怎么做的。
第一步 学最基础的发音和文字系统
我去年在 italki 找韩国老师学过发音,价格很实惠,但我个人觉得进度有点慢。后来发现 B 站上有很多学发音、记忆字母的视频,这部分可以自学,多次重复就能记住。另外,我推荐购入韩文键盘膜,尝试学习韩文键盘分布以及打字,这样也可以熟悉韩文里的字母和发音。
第二步 Priming 打底
我不确定这个词应该如何翻译,但 primer 这个词经常在化妆品领域见到。指的是那些用来在上粉底之前打底的产品。相似地,这个步骤,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也是一个打底操作。Refold 原文说 Priming 是在 build mental dictionary entry,意指这个步骤主要就是在心里「留个印象」,为后续的「沉浸」步骤打基础。
「打底步骤」主要涉及两个内容:语法和词汇。
语法
Refold 对待语法的态度是,不需要非常深入、细致地学习。大多数现存语言的语法都是后天整理的规则,因此存在非常多的「例外情况」,记忆规则再应用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我非常认可他们的理念,韩语并不是第一门我试图学习的外语,在此之前有德语,德语的阴阳性、格的变化,相信折磨过不少人。我屡次拿起德语语法,希望能够高效地学习并应用规则,但屡次失败,随着后续学习德语动力下降,就再也没有学过德语了。
下面介绍下 Refold 推荐的「语法打底」方法,以及我是如何应用的。
首先,Refold 不推崇任何语法指南,他们认为任何语法总结都可以使用,目的就是「有个印象」。
其次,Refold 强调语法其实只需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 能够区分单词 Tell the words apart。这一点英语、德语、西班牙语因为天然语言特色,非常好区分。但像是中文全部黏着在一起,还有字母长得非常相似的韩语,就需要额外学习。
- 明确句子主语,动作是谁做出的。比如韩语里有主语标志词。
- 明确主语发生了什么事。搞清楚动词。
- 明确事情发生的时间,时态。
Refold 推荐一旦掌握以上四点,就可以停止语法学习,语法究其目的就是帮助理解。太复杂的语法规则反而是对提高初学者理解能力非常不利的。
我目前看过的韩语语法指南有 HowToStudyKorean,非常详细,我目前 Unit 1 还没有看完,大致覆盖了上面提到的四个语法方向。我个人觉得这个指南有点太详细,过早地进行很多辨析,看完也记不住哈哈。
另外我目前使用的工具 Kimchi Reader(付费),后文会有更详细的介绍。它有几个关于「语法」的小功能,我觉得很不错。(需要说明的是他们的界面和释义都只有英文和韩语)
- 一个是他们的提词工具中会有针对语法点的分析。不仅是词汇本身可能因为敬语、标志词等情况出现的语法点,还有句子中的语法点分析⬇️
- 第二个功能是,据说他们已免费对外开放的 explorer 里面有他们根据收集到的韩语资料库,分析得到的按照出现频率排行的语法点,也可以按照这个列表进行学习。每一个他们提及的语法点,都有给出解释和带语音的例句,非常好。
词汇
Refold 官方推荐可以用 Anki 这类 SRS 软件先熟悉高频单词,再开始沉浸学习。我个人很不喜欢单独背单词,所以没有执行这一步操作,我现在的方法是直接从专门为初学者准备的材料开始沉浸学习,从材料里积累单词。
执行频率
「打底工作」每天都需要执行,但是时间不需要特别长。 比如语法,每天 10-20 分钟学习一个点,直到了解前面说的四个方面。 词汇的话,使用 anki 学习,每天也不宜超过十分钟。 之所以强调时间短,Priming 始终都不是真正的吸收、沉浸过程,主要目的是为了后续的沉浸做准备,我们 Priming 的目的就是留个印象,之后能在沉浸过程中识别出来,如此目的便达到了。
Immersion 沉浸
沉浸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全神贯注地吸收内容」,这一点需要时刻铭记在心。很容易就忘记这个目的,转而去沉迷制卡或是别的操作。
沉浸过程中需要允许自己「接受模棱两可」。作为一门语言的初学者,有不了解、不懂的事情,那再正常不过了,遇到不需要太纠结,不需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直接跳过吧。
避免一开始就大翻车,遇到太多不了解的单词,从最简单的内容开始吧。前面提到的工具 Kimchi Reader,有专门整理好的资源列表,可以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经过他们挑选的内容,一般都是提供准确度很高的字幕,方便 Anki 制卡。
我所说的制卡,其实是在句子里学单词的意思,Refold 官方将这个操作称作 Sentence Mining,有出一系列非常详细的教程。
工具选择,各有利弊
其实如果你没有 Anki 学习词汇的需求,那就不需要太纠结工具,直接开始沉浸式就好。但如果你想结合 Anki 一起使用,我尝试了三个工具,最终选择了 Kimchi Reader(付费)。这几个工具的特色都是和 YouTube 和 Netflix 结合得很好,很方便控制。
首先是 Language Rector,它的提词功能很好用,但是如果想学习特定的单词,收藏是付费功能。内置的学习功能我觉得非常不好用,导出到 Anki 的步骤很繁琐,效果也欠佳,弃用。
免费强大的工具 ASB Player,Refold 官方有出教程(YouTube)教学如何使用,它的问题是需要配合额外的提词字典工具,然后制卡手动操作的部分也不少,我不想花太多力气自己制卡,弃用。
最后选择的是 Kimchi Reader,需要付费使用,一个月 5 欧,而且界面、释义只有英文。他的提词功能比较好用,而且对发音和语法都有解释,加上非常简单的制卡工具,同步到 anki 也很方便,我个人认为这个开销是很合适的。
两种沉浸模式
一种是以吸收、打造环境为主的 free-flow 沉浸,特点是查词比较少,关注点主要在内容。
另一种是重理解的 intensive 沉浸,会去研究单词、语法。
随着时间推移,积累的知识点越多,两种模式可能会合二为一。
我现阶段的感受 & 接下来的计划
可能是我韩语发音掌握得不够好,所以我发现自己对韩语单词的理解非常依赖发音,所以制卡的方式我很喜欢。但我也同时发现,对于非常简单的内容,其实单词是非常好理解的,个别时候反而是受到语法点的影响,不能够掌握句子的完全意思。不过涉及到的语法我也不需要额外查询,前面提到 Kimchi Reader 能够很好得识别、学习相关语法,就是我还在考虑制作语法卡片来学习语法点,目前的工作流还没有非常流畅。
再来就是我还是克制不止在没有了解故事全貌的情况下,就迫不及待地拆解句子制卡,后续还是希望能先完整听完整个故事,再选择性地制卡。先尝试通过材料提供的上下文进行理解,再进行细致的学习。
最后,我一开始挑战的是《我的解放日志》这样的电视剧,虽然也能够通过词典理解学习,我认为还是有点一下子迈太大步,所以还是先回到专门为初学者制作的 YouTube 视频。
接下来的计划,如果我对韩语的兴趣能一直维持的话(笑),那么就是学习 Refold 的员工一样进行打卡,目前持续了两天,可能会在积累到 10 小时、50小时、100 小时等等来写一下最新的心得吧!
如果你也想进行类似的学习,或许可以看看 Refold 员工的打卡视频找找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