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总有各种课题需要面对,它们不是连续出现的,而是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形式向我们走来。

之前困扰我的是不知道如何独处。我过度依赖朋友、对象和家人来安排我的时间,让他们为我决定做什么事情,这样我就不用自己思考。几年前的某一天,我突然意识到这样是不对的——没有人有义务替我承担这个责任,我应该学会自己面对。这个课题现在基本告一段落了。

最近出现了新的课题:我发现自己会周期性地渴望被更多人关注和喜欢。明明已经有很多人爱我、关心我,我却还是想要获得其他人的认可。有时候和很酷的朋友们在一起,内心会隐隐焦虑自己不是那个"最酷的小孩",得不到最多的评论和点赞时会失落。

我并不喜欢这样的心态,所以在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我会放任自己的重心悄悄远离内在,转而关注这些外在的东西?这种远离自己的感受很不好受——我会焦虑,会患得患失,会过度关注别人的行为,期待一些我根本无法预期的回应。当我意识到这种状态不对时,我想,这可能是我当下要处理的新课题。

好在我有一个优点:一旦我尝试去定义、描述和面对这些焦虑,它们就会消解大半。所以现在我试着面对真实的自己,问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我的课题到底是什么,要如何处理这件事。

一部分焦虑可能来自与同龄人步调不一致的生活状态。大部分时候我很自由,很开心,但偶尔发现自己与周围的频率不同步时,还是会涌起一些焦虑。不过我也不可能为了迎合而随便找个人糊弄自己的生活——那对任何一方都是不负责任的。

另一个现实是成年人交友的困难。很少再有人愿意放下目的性,单纯地坐下来酣畅淋漓地聊天,然后自然而然地成为朋友。在各自忙碌的生活中抽出这样的时间,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奢侈。

我习惯通过真心交流来建立友谊。一旦决定与某人真诚相待,我就会一直坦诚,不会中途转向虚情假意。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接受这种方式,当我没有得到预期的回应时,就会重新陷入那种渴望被认可的焦虑中。

我不习惯为了迎合他人而改变自己,也不习惯仅凭几张照片和简单的自我介绍就去了解一个人。虽然有时候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曲折地得到一些我想要的关注,但这样的互动让我感到别扭——动作变了形,内心依然不舒服。

其实这是一个不断纠偏的过程。我并不介意在这个过程中尝试和探索,但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当精神无法集中时,或许正是该将重心回归自身的时候。用文字记录想法,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