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语学习第一周汇报
这周打卡情况概览 沉浸 7 分钟:进度增加 44%,专注 3h33m Anki:打卡 7 次,打卡率 100%,专注 1h20m Drops:打卡 7 次,打卡率 100% 制卡 5 分钟:打卡 3 次,打卡率 75%,专注 48m 如果有人好奇,汇报是由目标地图 App (iOS)生成。 Priming 目的是什么 还是想稍微说一下 Priming 这步操作,在写前面一篇准备篇的时候,感觉自己没能够很好地表达对这步的理解。 对于目前还处于非常早期初学阶段的我来说,这一步的主要目的就是熟悉目标语言的模式。 对于一个单词,我会比较关注单词的发音,都是用耳朵先学,眼睛再学。目前还无法做到马上看着韩文字母组合就能反应出意思,但是如果有听力帮助,那辨识度马上提高。 所以现阶段的感受就是: 耳朵可以通过音频认出这个单词。 但是大脑里不一定知道这个单词怎么拼写。 眼睛有时候也不是很能认出这个单词,无法通过形状辨认单词,都需要先拼读。 初学者选择材料 初学者材料的特点是,翻来覆去讲一些日常主题,比如 Morning Routine、上学、逛超市等等。通过不断沉浸这些材料,有一些词汇和场景是会反复出现,从而加强记忆和理解。 初学者还是比较适合视觉信息(图片、动画、视频)、音频、字幕三通道都具备的材料。偶然点进去一个只有音频和字幕的播客类二通道节目,即使我能够识别一些内容,但只要时间一长,就会无法专注在内容上,理解水平大幅降低,沉浸学习的效率也不高。 另外,Priming 这步,巧合地选择同步刷 Drops 上的单词,增加了一个重复的渠道。很多单词在 Drops 上单独背的时候记不住,但是后来看韩剧的时候,有一些单词能够被识别出来,还挺有成就感的。 Drops 只用每天免费的 5 分钟,只是用来 Priming,并不是真的想一次性记住很多单词,也不太可能做到。Drops 的优点是画风好,并且游戏种类多,以及在完成一个主题后,可以自行从推荐的话题中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就不太需要按部就班,一定程度提高了趣味性。 谈谈习惯养成 可以从数据看到,我没能够 100% 完成沉浸目标。其实 Refold 方法不论其他制卡、刷卡做了多少,如果没有持续的沉浸,那么效果也是大打折扣,可以说「沉浸」是最核心的活动。 巧合的是,这个时候被推送了《福格行为模型》这本书,我更喜欢英文标题,更直接,Tiny Habits。 这是我看过的第一本有强调「动机是不可靠的」self help 类书籍。习惯养成应该依靠更稳定的「能力」,具体模型见下图: 福格模型也不是只停留在概念上,而是给出一套分析工具。作者建议一切从微小的习惯开始,之后再考虑增加投入。 回到学韩语的例子,Refold 官方建议是每天沉浸至少 30 分钟,但我发现自己太将这个目标奉为金科玉律,实际上自己很难在韩语资料上专注这么长的时间,一方面是初学者的资料比较无聊,二方面是初学者知识有限,理解有限,有时候确实比较难调动。发现这个问题之后,接下来的计划就是将时间改为 7 分钟,虽然时间短,但是希望能最大化理解程度。 ...